| ![]() |
|
2025-08-07 09:00:00 至 2025-08-08 18:00:00 北京 会议规模:400人 主办单位: 氢能前沿
芝麻信用超过650分 先开发票后付款 试一试
【活动介绍】
本届大会聚焦“绿氢驱动化工转型,电氢融合引领低碳未来”主题,汇聚来自能源、电解水、化工、材料等领域的权威专家、企业领袖与技术团队,围绕电解水制氢、氢能与化工深度耦合、关键材料创新、系统集成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。大会将设立多场技术论坛、企业展示、圆桌讨论及应用案例分享,推动电氢协同在合成氨、甲醇、合成燃料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。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氢化工技术盛会之一,本次大会致力于打造电氢一体化发展最前沿的思想与合作平台,引领产业高质量低碳发展。
【组织形式】
大会地点:中国·北京
大会时间:2025年8月7-8日
主办单位:H2-Frontier | 氢能前沿
承办单位:电解槽产业网 | 绿氢之家
大会规模:400人
【会议亮点】
会+展形式,互动探讨与产品推广同步满足;
科研机构、高校、企业高管、政府机构,话题高质多干货;
氢能前沿、绿氢之家全媒体矩阵公众号,视频号,抖音号会前会中会后密集跟踪式报道;
高质嘉宾、高质内容、高质氛围、高质互动、 高质展商、高质服务;
【活动流程】
8月7日 电氢耦合技术专场
7:30-8:30 会议签到&资料领取
8:30-12:00 主题演讲:电氢耦合系统技术创新
1.电氢耦合系统技术创新
2.多能互补系统中电氢协同优化路径
3.电氢储能系统的综合经济性评估模型
4.基于功率特性的电氢系统匹配与动态响应研究
5.电氢系统一体化集成设计与模块化技术路径
6.电解水系统峰谷电价响应策略与经济性优化
7.电氢系统远程监控与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实践
8.兆瓦级/百兆瓦级电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集成经验与技术难点
9.工业园区型电氢协同能源中心设计与运行实证分析
12:00-13:00 自助午餐
13:00-16:40 主题演讲:电氢耦合核心部件技术创新
1.高可变性绿电输入下的电氢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
2.电解槽系统负荷调节能力研究与柔性化设计
3.电解水系统峰谷电价响应策略与经济性优化
4.多能互补系统中电氢协同运行调度算法创新
5.从电解槽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转变路径
6.电解系统的智能控制器设计与动态负荷响应技术
7.面向多场景的电氢系统能量管理系统(EMS)开发
8.电解槽全生命周期成本(LCOH)评估框架
9.可再生能源波动性下的电解系统调控机制
10.光伏-风电-电解耦合系统的高效调度模型
16:40-17:40 圆桌讨论:构建高效协同的电氢系统:从技术集成到规模化落地
电氢系统的集成设计瓶颈与创新路径
——如何实现电解槽、储氢、能量管理系统的一体化高效协同?
多能互补背景下的电氢系统调控策略
——风光波动下电氢系统的柔性运行与动态响应能力该如何提升?
从示范到商用:大型电氢项目的工程化挑战
——系统安全性、稳定性、运维能力如何满足工业化要求?
电氢系统的智能化与数字孪生平台建设
——AI预测、远程监控、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如何助力系统升级?
产业协同与标准体系构建的关键节点
——当前电氢系统缺乏哪些核心标准?上下游协同落地需解决哪些技术接口问题?
8月8日 氢化工技术专场
8:30-12:00 主题演讲:绿氢合成氨技术专场
1.合成氨项目中的水、电、氮资源配置与协同效率提升
2.模块化绿氢制氨装置的快速部署与场景适配能力
3.百吨级绿氢制氨示范项目的运行经验与工程挑战
4.绿氢合成氨LCOA(Levelized Cost of Ammonia)评估方法
5.工业园区级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可行性分析
6.国内外绿氢制氨项目案例比较与技术路线启示
7.可再生能源驱动合成氨系统的调节与稳定性分析
8.高效电解水制氢系统在合成氨中的应用与优化
12:00-13:00 自助午餐
13:00-16:40 主题演讲:绿氢合成甲醇技术创新
1.绿氢制甲醇全流程能量分析与优化设计
2. “氢—碳—甲醇”一体化平台的工艺配置与调度策略
3.生物质气化+绿氢合成甲醇的可行性研究与示范案例
4.百吨级绿氢合成甲醇示范装置运行挑战与优化建议
5.绿氢合成甲醇的经济性分析与LCOX(Levelized Cost of Methanol)测算
6.国内外绿氢甲醇示范项目比较与落地经验分享
7.动态电力输入下合成甲醇系统的运行策略与柔性响应
8.风光氢+工业尾气(CO/CO₂)协同利用合成甲醇系统设计
9.与传统煤制甲醇/天然气制甲醇路径的碳足迹对比
16:40-17:20 圆桌讨论:绿氢化工产业核心技术突破与降本挑战
绿氢制取成本仍高,电解槽技术如何进一步降本增效?
——从材料、效率、系统寿命等角度分析碱性/PEM/AEM/SOEC路线的降本潜力
合成氨/甲醇等路径中的催化剂瓶颈是否正在被突破?
——现有催化剂的活性/选择性/寿命是否可满足工业化连续运行需求?
绿氢化工项目的系统集成与运行能效优化,难点在哪里?
——涉及氢源、碳源、反应器、能源调度的全链条系统耦合挑战
绿氢化工“示范项目热”能否走向“商业化常态”?
——当前项目投资回报模型是否具备可持续性?如何迈向规模化与标准化?
碳交易、绿电政策与绿氢化工经济性之间的真实关系?
——在政策驱动之外,绿氢化工是否具备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力?
本场会议平台仅展示信息,如需平台协助报名可拍下后(无需付款)联系客服协助您